|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法院概况新闻中心司法公开诉讼指南法学园地法苑文化人民陪审专题报道民意沟通预算公开决算公开视频在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年“三争”晋先

 

欲“心正”先“正心”

发布时间:2016-10-25 09:56:37


    《礼记·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两千多年来,“正心”一直被华夏先贤视为做人和治学的根本。

    《说文解字》中,“正”,谓之“一以止之为正”,意即“是”,“正确”。“心”,谓之“心地、心胸、心思”。“正心”者,谓之使人心归向于正。“正心”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想、气质、情感、认知等,首要的是要注意自身的情感,因为情感容易走向极端,进而影响认知、判断。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因自己的好恶,对人、对事简单两分。常人都有其优点,也会有缺点,对人的认识也必须“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承担着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群众权益等诸多的使命,更需要“正心”,要时时刻刻都做到“心正”。

    欲“心正”必先“正心”!何谓“正心”?“正心”就是要端正思想态度,保持正确、良好的心态。在对待生活、工作与事业的时候,做到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任何时候,都抛开一切“主观、自我”,对人对事对工作要从客观、务实、公平、公正的这一角度出发。如此,再经过长时间自我反省、体察,身心、修养、德行就自然而然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

    法官从上岗的第一天就开始见证并处理着社会上的诸多纠纷、诸多争议,如不“正心”,则很可能滥用手中的裁判权,将法律作为一个可以随心所欲、谋取私利的工具。孙悟空又叫“孙行者”,本来其一两个筋斗云就能把经取来,为何却必须要跟随唐僧一步一步地走着去取经,为何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答案就是,取经的关键在于时时跟随师傅,脚踏实地,驱除心魔,制服外魔,然后才能取得真经,得成正果。所以,法官这个职业风险很高,需要不断地与各种不同的诱惑进行斗争,从而达到“心正”的结果,进而担当起并担当好公正审判责任。

    人有私欲则心不正,人心不正则人道不全。人其初意本诚,其心本来无不正。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利益格局的调整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法官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个别人甚至违纪违法,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好好地加以修身和正心,即“心不正”。一个法官如不能及时修身正心,就有可能摒弃“心正”,法官的“心正”其实是在个人的人格修养、知识陶冶、社会教化、经验积累的人生经历中慢慢地、一点一滴养成的。

    对一名法官而言,“正心”只是一个过程,“心正”才是结果。只有在“正心”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务实,只有把“正”的道理融入心中,落实在言行中,才能做到“心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