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法院概况新闻中心司法公开诉讼指南法学园地法苑文化人民陪审专题报道民意沟通预算公开决算公开视频在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年“三争”晋先

 

树立良好家风 促风清气正

发布时间:2016-11-22 15:18: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正值全国人民正在为积极建设良好家风而努力奋斗的历史时刻,我们的老领导、最高人民法院第三任院长谢觉哉撰写的《谢觉哉家书》正式出版发行。通过该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谢老对亲人的深深惦念、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和对故友的无限怀想,而且能够深刻地体悟到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以及心系人民、情怀天下的伟大精神。

    一部优秀的家风教材

    《谢觉哉家书》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真挚情感。1959年,谢老在庐山开会期间给夫人王定国写信,耐心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叮嘱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你的身体主要要自己知道保养,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信中他还问候居住在他家中的王定国母亲,并关心小儿子上学和成长的问题。谢老还写信告诉家人如何静心养病;劝告子弟继续就学或在家务业;家里应该喂养几只鸡鸭几头猪等生活日常。书信内容虽简,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谢老在动乱时局下对家人的呵护和关爱。生动的文字,隐忍的思绪,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谢觉哉家书》讲述了对身边家人的精心培育。书信传递的内容丰富而又宽泛,但更多地反映了谢老对身边家人的教育和培养,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求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针对孩子们有入党的想法,谢老在信中写道:“入党不只是组织上批准你入党,而是要你自己总想行动像个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人。”谢老写信告诉孩子们,会说会写是做任何事情的工具,你们一定要掌握这个工具。说话要语句清楚,让人家听得懂;写信写文章要词句通顺,字迹清楚。他说,人民培养了你们,你们应该懂得将来怎样报答人民,要学习好本事,做好人民勤务员。就这样,一位有爱心、有担当的慈祥长者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一股质朴、淳厚的清新家风向我们扑面而来。

    《谢觉哉家书》表达了对家乡建设的热切关怀。谢老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他时刻关注家乡经济社会建设情况。1954年,他主动给尚不认识的家乡县长写信,想知道家乡的一些情况。由此开始同比自己年小三四十岁的基层干部长期自由通信。在书信中,谢老详细询问了家乡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浮夸风”等不良行为提出了批评,并且表达了对当地自然环境保护的期待。谢老这种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工作作风是与其良好的家风融为一体的。

    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谢觉哉家书》真实地反映谢老的精神世界,充分地展现了谢老为人处事原则和严谨的生活态度,映射出时代动荡和革新背景下谢老家风的精神面貌。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名利观。教育子女正确看待官位和名利,是谢老家信的重要内容。谢老在北京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给子孙们写信说:“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注: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湖南的孙子们要来北京做事,他委婉地写信给家人说:我是在做“工”,而不是做“官”;“共产党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不能多拿一个钱,他的生活不能比一般人高。” 他教育他们要安心农村生产,不能贪图个人享乐,而“要处处为社会谋利益,为地方谋利益”。由于反感受到老家的隆重接待,他在故居只待了两个小时就离开了。正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谢老为家人在如何正确对待权力和名利方面树立了典范。

    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教育家人积极响应和支持国家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谢老家信的重要主题。在写给湖南家人的信中,他说:中央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同时还公布了关于土地改革法的报告。这两个文件,天公地道,必须执行。谢老告诉他们,你们现在与将来的进步和幸福,是依靠革命,依靠政府,也依靠人民。想依靠个人,比如说依靠我,那是错的。谢老写信对子女说:“革命,是使全体(绝大多数)人民翻身,不是哪几个人翻身的事。”土改后不再容许依靠封建剥削致富,而应该是勤劳致富,你们应当有志气、有计划地创造自己的前途。在信中,谢老时常教育身边家人要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跟上新时代。谢老同王定国结婚后,利用各种方式教夫人王定国识字、学文化,将她由一个文盲变成为会写诗作文的文化人。适应时代,提升自己,服务社会,是谢老优良家风的鲜明特色。

    发扬艰苦朴素作风。谢老在信中以非常明晰的语言,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传递给家人。他在信中讲道:“我记得一九三七年去兰州搞统战工作,公家给我买了一双皮鞋,到北京为了接待外宾才买第二双皮鞋。那时我快七十岁了。”上个世纪60年代,谢老告诉子女:你们应当知道现在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子住,农村的老百姓有的一年吃不到油。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要帮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要照顾别人解决困难,宁肯自己省些。在信中,谢老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定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只有经过像矿石炼成钢铁那样的过程,才能够锻炼出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尝到苦尽甘来的乐趣。正是在谢老的教育下,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已经成为他们家风的文化基因。

    坚持独立自主精神。家书贯穿的一条重要主线,是教育家人要养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品质。早在解放初期,谢老就告诉孩子们,今后吃得开的人,是像家乡的长工和手艺人等那样,完全靠自己双手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像地主乡绅们那样的寄生虫。在信中,他明确地要求子孙们要学习劳动——耕田、挖土、砍柴、拾粪、喂猪、扫地,样样都干。他说:“靠遗产生活,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干的。”他说,你们不要以为我这里可以找到饭吃,我这里不是劳动生产机关,没有你们要做的工作。他的大女婿、妹夫来他那里都碰了钉子。“凡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动手。”他尽管知道在老家的孩子们生活困难,但只能要求他们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一个永恒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目前,家风建设已经被列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活动成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特色载体。为此,广大法院干部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思考《谢觉哉家书》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意义,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促进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根本转变。

    家风是法官职业操守的“第一粒扣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课堂和第一本书。如果说家训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那么家风就是家族成员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印迹的家庭文化。家风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树立良好的家风如同扣好今后人生职业操守的“第一粒扣子”。因此,法院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彻底克服特权思想,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培育和建设良好家风,为家人积累无形的精神财富。

    家风建设是法院干部的必修课。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案件来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存在家训不清、家规不严、家风不正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其子女等亲属也利用领导干部的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法院干部负有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责任。

    以家庭为单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应当作为法院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法院干部思想道德的要求应从廉洁修身上升到廉洁齐家。全体法院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培育清廉家风,切实筑牢抵御司法腐败的坚强防线。

    法院干部家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领导干部的家风直接关系着党风政风,影响着社风民风。只有持续深入推进家风建设,才能带动党风和政风的转变,才能引导和示范社风民风的改观。在人民群众眼中,法院干部的家庭与法官个人是一个整体。法院干部家风是观察司法作风的窗口,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法院和司法的观感。法院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的“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的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弘扬清正家风,以优良家风推进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带动社风民风全面向好。

 
 

 

关闭窗口